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期随着天气回暖,临潭县部分乡镇的农民群众开始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都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唯一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群众开始主动选择用有机肥替代了原来广泛使用的化肥。
在王旗、石门、洮滨等乡镇,田间地头人头攒动,农机声隆隆作响,铁犁翻起肥沃的土壤,顷刻间,一亩亩土地被翻出新泥,村民们鼓足干劲,忙着整田、置苗、播种、施肥等各项农活,一幅幅“备耕春耕图”在临潭乡村的田野间徐徐拉开。
绿色是农业发展的底色。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创造更加良好的土壤条件。在今年的春耕备耕中,施用有机肥作为农作物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已悄然成为今年的“时髦”种植方式。
王旗镇中寨村群众杨忠义:今年我准备种2亩地的玉米,种2亩地的大豆,种1亩地的党参,种0.5亩的土豆。我们全部使用的有机肥,就好的很。
王旗镇磨沟村群众李发强:我是磨沟村一名党员,去年在政府的领导下,用了有机肥10袋,种植玉米2亩,今年政府发放有机肥30袋,地膜6捆,准备种玉米6亩,希望有个好的收成。
石门乡梁家坡村村民孙五生:今年种了玉米2亩、麦子3亩、油籽2亩、党参1亩,政府给我补助了有机肥10袋子,2卷地膜,去年我用了有机肥,效果好,今年我继续用有机肥,长得也好,地也发的软活。
石门乡草山村书记王国云:今年我们村群众大面积使用有机肥,乡政府给我们村发放了有机肥925袋子,群众的积极性也很高。
今年,临潭县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立足实际,统筹谋划,按照“合理规划、集中连片、整乡推进”的原则,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使“全域无化肥”得到了扎实有效地推进。
王旗镇人大主席吴俊刚:春耕在即,王旗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部署,坚持“符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产业文章,着力建设好5727亩青稞、药材、玉米、油菜等16个种植基地,并为群众免费发放有机肥、地膜、种籽等,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石门乡党委副书记、综治维稳中心主任王海忠:在春耕生产期间,乡党委、政府及早谋划产业发展,结合“五五甘南”“十有家园”创建要求,建设蚕豆种植基地1600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300亩),油菜种植基地421亩,玉米种植基地200亩,燕麦种植基地150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90亩。通过种植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已脱贫户和防返贫监测户835户。我乡提前对农户有机肥需求进行摸底统计,共计发放有机肥944.5吨,农家粪使用3600亩,油渣还田1880亩,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协调农技站技术工作人员进行春耕生产田间技术指导,确保不误农时,通过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助推群众增产增收。
临潭县把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作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有力有序,确保各乡镇春耕备耕顺利推进,夯实粮食丰收基础。目前各乡镇农资供应、春耕备耕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县供销社主任吴玉平:今年,我社按照省州供销社和县委、县政府对于春耕生产的安排部署,协同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16个乡镇中药材、高原夏菜、油菜、蚕豆、藜麦等种植规模的详细摸底,全县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05828.9亩,按照政府补贴一半,群众自筹一半进行核算,全县今年需要调运商品有机肥26732.030吨。截至目前,已分别向石门、王旗、冶力关、洮滨等9个乡镇调运有机肥合计4252.42吨,其中石门乡、冶力关镇已完成调供任务。下一步,我社将继续加大调运力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积极作为,加强在有机肥企业的值班蹲守,做好日常抽样检测工作,确保群众用上放心肥、高质肥,为今年全县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 丁海龙/陈小里/常改燕